携手相扶 倾囊相助
----哈图金矿为驻地村民打通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来源:中国黄金网 标题:携手相扶 倾囊相助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人都不能落下。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上,处于任务艰巨、多点作战的局面,但哈图金矿始终将“追求卓越、造福一方”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出人、出力、出资等多种途径,结对子、搞特色、抓项目,打通了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携手相扶、倾囊相助,帮扶驻地贫困村脱贫攻坚。
驻村干部是群众的“连心桥”
自2015年以来,哈图金矿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号召,每年都要在企业中选拔多名德才兼备、业务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干部,在企业驻地托里县、南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定点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据统计,自开展“访惠聚”工作以来,哈图金矿已累计派出干部25人次。这些干部驻村后,和村民朝夕相处,和他们结成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
驻村干部赵忠明(左)帮助村民收割小麦
脚下踩着泥土,心中就沉淀着真情。驻村干部帮助他们摆脱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谋划特色经济农作物,联系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成了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亲人。哈图金矿驻村干部阿德力别克·久马别克在托里县庙尔沟镇驻村的两年中,获得了自治区级优秀党员称号;前些年,赵忠明在南疆于田县库木巴格村驻村时,获得自治区级优秀“访惠聚”干部称号,2020年他又主动请缨,二次参加“访惠聚”工作。他说:“在田间地头,我与那些朴实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心里很高兴、很踏实。”
脱贫攻坚全面开花
公司积极开展一企帮一村消费工作。2019年初,为了明确责任、细化落实方案,上级公司西部黄金股份公司安排哈图金矿对口扶贫南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喀日巴格村。该村是一个产业单一、农牧民贫困率较高的村,为了帮助该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哈图金矿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政负责人亲自挂帅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一企帮一村”精准扶贫工作。
连续两年,哈图金矿都安排人员赴该村实地对接“一企帮一村”扶贫工作。2019年在安排一名下沉干部协助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还购买了该村尼雅黑鸡、核桃、红枣、西瓜等农产品,共进行消费扶贫40.08万元、捐款扶贫4.3万元,资助帮扶村贫困学生28人,资助费用1.92万元。2020年,公司和该村再次签订了消费扶贫和产业扶贫协议,以消费扶贫的形式对农产品进行市场价收购,培育“多胎羊”等特色产业养殖。今年计划消费扶贫和产业扶贫63万元,目前正按照协议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此外,公司今年还组织全矿员工为南疆脱贫攻坚捐款近6万元。
公司高度重视南疆转移就业人员安置工作。2019年已经吸纳南疆贫困地区新员工19名,加之2017年安置的5名南疆员工,南疆新员工已达到24名。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完成从农民到合格产业工人的转变,公司为他们安排好宿舍,并购买了日常生活用品,还为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以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习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早日适应新生活、新工作。
麦图迪·海泥,是2017年被安置到哈图金矿的南疆贫困地区员工,经过公司两年多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他已经由刚开始的不会讲汉语,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没有一技之长到如今成为岗位能手。他现在每月拿到手的工资至少有5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难能可贵的是,他在2019年还向党支部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哈图金矿,让我从一个农民成为了工人。我现在已经买了小轿车,每次回家往返都坐飞机,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发展要惠及当地、促进团结
企业驻地托里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助力托里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哈图金矿不遗余力,尽企业所能。2020年初,购买托里县帮扶企业羊肉4000箱1万公斤,共计消费扶贫135.2万元;为托里县脱贫攻坚申请到企业捐款5万元;公司领导每季度至少看望、慰问一次托里县“访惠聚”驻村干部,为村里解决实际困难,给驻村工作队送上几千元慰问金,并带去米、面、油及部分时令蔬菜。
托里县乌雪特乡达尔布特村是一个以放牧为主的牧业村,哈图金矿矿区西侧的平房区是达尔布特村的冬窝子居住点,有近30户牧民。哈图金矿与这些牧民多年来一直和谐相处。当牧民遇到大雪封山、失火等灾害时,都是哈图金矿第一时间赶去救援。哈图金矿为冬窝子牧民消灭火灾、推雪开路、供水供电等办了很多好事、实事,同时也带动了这里2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哈图金矿始终牢记国企使命和担当,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过程中,坚持把消费扶贫与串联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企业献爱心驻村帮扶等方式相结合,通过培育特色产业,精准发力,调动了贫困村群众依靠自己力量摆脱贫困的积极性,做好了支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