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黄金荣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黄金行业奋斗发展纪实(下)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网撰写时间:2021-07-02作者: 马春红(编写)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乌山项目二期项目选厂全景。
2017年1月11日,我国首套难处理金矿加压预氧化系统在贵州紫金水银洞金矿建成投产。
2017年,山东黄金所属的焦家金矿和玲珑金矿,先后成为“双百吨”金矿山。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全景。
湖南黄金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外景。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矿区夜景。
2003年7月19日,辽宁天利金业有限公司生物氧化提金厂投产,标志着我国难处理黄金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风浩荡中的深刻变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9年9月冶金工业部成立了中国黄金总公司。
1988年,国家黄金管理局成立。
1990年中国黄金学会、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黄金工业厚积薄发,出现了新的转机。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黄金产业市场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则标志着黄金行业全面市场化来临。
黄金工业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后,我国黄金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在王震的建议下,1979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部队。1979年9月冶金工业部成立了中国黄金总公司。1981年7月,经冶金工业部、基建工程兵委员会批准决定,冶金工业部黄金局、中国黄金总公司和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这种军政企合一、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黄金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黄金产量仅有4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抓紧抓好增产黄金工作。1987年、1991年、1996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黄金工作会议,对全国黄金工业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黄金生产的决定》,提出在1985年黄金产量的基础上五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发展黄金生产12项措施。
1983年6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明确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金银管理方面的法规。
1988年,国家黄金管理局成立,为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冶金工业部归口管理,形成了对全国黄金工业实行统一规划、监督、协调的行业管理格局。
也是这一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对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的通知》,将黄金矿产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规定未经国家黄金管理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采。
为加强黄金行业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产业经济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1987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沈阳黄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沈阳黄金学院,设置本科专业。1990年中国黄金学会、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正式批准长春黄金研究所、长春黄金设计院、哈尔滨砂金设计研究院为国家黄金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黄金报》创刊,成为国家黄金管理局机关报。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按照强化黄金行业管理、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要求,我国加快黄金地质勘探,实行储量承包制,重点推进山东胶东、河南小秦岭、黑龙江砂金等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采用先进技术的大型机械化矿山。从1978年至1992年的15年累计生产黄金644.761吨,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29年累计产量的2.72倍。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南16公里的感王镇出现了一个民间黄金市场,这在当时黄金“统收专营”管理制度之下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政府管理部门在取消这个市场的同时,也对这种民间行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黄金经济政策问题的复函》,确定在继续实行“统收专营”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推进黄金市场化改革,黄金仍由中国人民银行统收统配,将黄金的固定定价方式改为浮动定价方式,黄金收购价格按低于国际市场10%的水平制定,黄金配售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
在价格改革的同时,取消实行多年的“以金养金”扶持政策,黄金开发融资渠道、获取地质资源方式、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促使黄金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黄金对外开放也开始启动,199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利用境外资金开采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问题的批复》,允许开展外商同我合资合作经营开采目前国内经济技术难以开发利用的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的试点。
黄金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1979年,国务院批准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纪念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以换取外汇。198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在国内恢复销售黄金饰品的通知》实行黄金原料有计划配售、产品定点生产和销售制度。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第一套熊猫金币。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中断的国内黄金饰品市场重新得到恢复,迈出我国黄金市场开放的第一步。
党的十六大后,我国黄金行业改革更加深入,国内黄金市场应运而生。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组建运行,实现了我国黄金生产、消费、流通体制的市场化,封闭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黄金市场终于开放,标志着黄金“统购统配”管制彻底结束,我国黄金行业全面市场化时代来临。2008年1月,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黄金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
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黄金行业唯一的央企开始了在改革开放中做强做优做大的市场化发展征程。同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经贸委撤消,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黄金行业管理职能并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是我国黄金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宣示了我国黄金行业面向市场发展的政策取向,是我国黄金行业走向开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3年8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的“中金黄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黄金企业直接融资之先河,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此后,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矿业相继上市,至今已有14家黄金矿业公司、10多家黄金珠宝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黄金市场的开放为黄金企业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恰逢黄金牛市,黄金企业如虎添翼,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一批大型黄金集团应运而生。中国黄金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紫金矿业集团、招金集团等大型黄金集团相继成长壮大,规模化经营和大型黄金企业主导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黄金市场的开放也使得我国黄金珠宝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逐步形成了广东深圳内销加工企业集群和广东番禺外销加工企业集群两大黄金首饰加工基地,黄金饰品、投资品品种不断丰富,黄金消费持续增长,黄金珠宝设计、加工、制造、批发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我国黄金产量270.491吨,首次超过连续109年世界产金之冠的南非,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从此开始了我国蝉联冠军宝座之旅。
伟大时代的壮美华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黄金矿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逐渐实现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迅速,变化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黄金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砥砺奋进,黄金行业全产业链改变了以往粗放型数量扩张状态,转型为集约型质量型稳中求进,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书写了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黄金矿业:从高产量到高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黄金矿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黄金矿山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念,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逐渐实现转型升级。黄金矿业在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上着力,发挥大型黄金集团优势,在重点矿区实施资源整合、企业改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成大基地,培育大集团,大型矿业企业主导行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在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安全环保、跨国经营、职工队伍建设、党建工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矿业更加注重绿色安全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作为民生大事,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中。根据自身特点,黄金矿企也在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在本质安全创建上,加强安全生产“三基”工作,建设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职业危害防治上,以防范尘肺病为重点,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同时,为适应更高的环保要求,黄金矿业行业在多个方向开展无氰药剂前瞻性研究,为下一步实现“无毒”提金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部分处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矿山进行有序退出,一些技术装备落后的矿山减产或关停整改。虽然这导致了产金量的下降,但这也是黄金矿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矿业更具国际范儿了。我国黄金矿业更加注重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黄金集团索瑞米矿山生产出了刚果(布)国家的第一块铜板、锌板,吉尔吉斯库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国最大的铜金矿生产基地和该国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俄罗斯克鲁奇金矿项目开创了金砖国家框架下中、俄、印三国矿业开发合作的先河。紫金矿业境外保有的资源储量已超国内,旗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金矿、吉尔吉斯斯坦左岸金矿、澳大利亚诺顿金矿、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等项目相继投产。山东黄金收购巴里克黄金公司所属的阿根廷贝拉德罗金矿项目50%的权益,2017年9月旗下股份公司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招金集团在厄瓜多尔收购了金铜矿项目。湖南黄金集团在厄瓜多尔获得黄金开采权。赤峰黄金收购老挝Sepon露天铜金矿和非洲加纳共和国的Bibiani金矿,进军海外步伐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矿业发展科技含量更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金矿业行业搭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在地采选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黄金集团自主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氧化和原矿焙烧技术,紫金矿业攻克了热压氧化技术,这三大预处理提金工艺将过去无法利用的3000多吨“呆矿”变成了可利用的矿石。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湖北三鑫、三山岛金矿、大尹格庄金矿、夏甸金矿积极推动数字矿山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工作水平。深部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采矿方面,安全高效、高回采率和无轨化金矿采矿技术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采场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损失、贫化指标大幅降低。黄金行业推广应用低品位金矿富集、尾矿资源二次利用、金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优势技术和创新成果,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黄金市场: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也明显增强,由此受中国市场开放的吸引,西金东移的趋势也更加凸显。2013年我国黄金进口数据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我国黄金进口增长了197.98%,达到1506.5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进口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黄金储备逐渐增加。大量黄金的流入反映了我国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靠大量进口黄金以平衡供需缺口,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176.4吨,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消费国。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创造上千吨最大黄金消费量的同时,我国黄金市场也创造了“抄底”黄金的最强买手——“中国大妈”,并为牛津词典贡献了新的中文衍生词“Chinese Dama”。不仅民间储藏不断增长,官方黄金储备量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央行黄金储备为1054吨,截至2021年5月底已达1948.3吨,增长84.85%。官储与民藏双管齐下,正体现了我国黄金战略顶层设计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世界黄金舞台中央发出中国声音。在黄金生产和消费方面,中国均实现了全球第一,然而在全球话语权方面的不足日益突显。中国在全球黄金定价体系中的地位远远落后于黄金供求大国和黄金交易大国的领先地位。2015年6月16日,国际黄金市场迎来历史性一刻,运行了近百年的伦敦定价机制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中国银行成为亚洲首家可直接参与洲际交易所(ICE)伦敦金定价的银行,中国迈出了国际黄金市场增强话语权的第一步。自此,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国际的脚步不断加快,以境内主体身份加入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银行越来越多。2015年10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加入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定价机制;2016年5月,浦发银行成功加入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并被正式授予普通会员资格,是国内首家加入该协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贵金属市场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为全球市场贡献了中国标准。2016年4月19日,是我国黄金市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上海金”,“元/克”的基准定价是全球黄金市场的深刻变革,意味着“西金东移”正朝着“西价东移”转变,意味着“上海金”“伦敦金”“纽约金”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中国为全球黄金市场提供了可信赖的、公开透明、权威公允的价格机制,为全球市场建设贡献了中国标准。2013年5月31日起,上海黄金交易所增加周五夜间交易时段,市场期盼已久的夜盘交易终于上市运行。2013年7月5日21时,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试点连续交易准时正式上线,市场成交量井喷。2015年7月1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合作推出的“黄金沪港通”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内地和香港黄金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引入境外结算银行的创新清算安排,实现境内外黄金市场的互联互通。
黄金珠宝: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迅速,变化显著。一方面,珠宝市场的体量逐渐扩大,产业集聚日趋明显,伴随着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断增长,象征美好生活品质的珠宝首饰类产品消费潜力巨大。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助力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古法金、国潮等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进入黄金珠宝设计领域,让我国黄金珠宝产业发生着质的变化。
“千禧一代”正成长为珠宝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加慷慨、更愿意花超过预算的钱去购买和追逐高阶的产品、更丰富的购物体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全新消费形势的带动下,珠宝行业的市场、产品、营销手法也必须顺应潮流,华丽升级。新生代消费者的崭新消费观念正在颠覆传统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消费”正在倒逼珠宝生产、设计与零售方式的变革。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检测标准日趋完善。珠宝生产工艺与技术的革新,既满足消费需求之举,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赋能传统珠宝行业,3D打印技术、智能首饰等新业态的出现,使珠宝行业逐渐走向“提质增量”的良性发展模式。在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的倡导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珠宝企业、相关机构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行业开启珠宝新零售模式的探索。在过去20年,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者更注重产品价格便宜与否,而那个时代的行销方式以坐商为主,商家主要通过大而豪华的店面、大量的产品、优异位置及优质服务几个方面赚取客流量,并采取促销(传统地推+折扣)的策略吸引更多的顾客。近年来,“90后”甚至“00后”群体逐渐成为珠宝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好坏,商家通过行商的方式进行营销,同时有必要通过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分析吸引客流,用价值营销的策略把产品完美植入消费者心中,以新零售模式赚取更大流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站在新起点,回首百年历程光辉路上,黄金产业从未缺席。迈入下一个百年,我们将继续奋发有为。新时代赋予黄金行业新的使命,我国黄金行业改革发展目标远大、重任在肩。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球化视野加快黄金企业、黄金市场国际化发展步伐,以大格局推动黄金产业上下游协同联动格局形成,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未来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黄金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