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激情写人生
--记赤峰山金红岭矿业常务副总经理于清军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报撰写时间:2024-03-18作者:李玉晶
他是一个严厉又不失温情的人,一个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智的人。
他还是一个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人,一个率先垂范、敢于创新的人……
他就是赤峰山金红岭矿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于清军。
多年来,无论身处机关还是基层,他始终以发展、变化敏锐的眼光,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矿山科技领域中孜孜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2023年被评为赤峰市第四批“玉龙英才”工程引进类高层次人才。
“矿山要发展,资源作保障,那可是延续矿山的生命线啊!”
赤峰,地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多金属成矿带,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战略资源基地。自2017年被山东黄金集团委派至赤峰山金红岭矿业公司以来,于清军几乎跑遍了红岭铅锌矿外围及周边区域探矿权的每一片区域和井下的十几个生产中段,考证分析了所有矿脉的赋存情况,查遍了20多条主要矿脉的钻探岩芯和探矿巷道,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有关大兴安岭成矿带地质找矿理论书籍,查阅了数百张地质资料档案,特别是2023年以来,为了尽快找到新的矿源,缓解生产接续极度紧张的局面,他与同事们一起,白天下井察看现场,晚上核对图纸,查阅资料,进行反复的论证复核,大胆提出了在705米中段北东翼进行超前钻孔验证工作,通过把开采矿脉和正在进行生产探矿的矿脉进行详细的探采对比,果然出乎预料地发现了1号脉矿体上盘铅锌铜锡多金属复合矿脉,为了把这一发现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验证,他们从对北东翼41线-63线作了总体探矿设计,并根据探矿信息,及时对设计进行修编,投入2300多米探矿工程,最终累计探明矿量7.8万吨,新增铅锌铜铁金属量300吨,锡金属量80吨。新年伊始,于清军带领红岭地质技术人员在总结以往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新勘查方法,引进和使用现代物探技术和新钻探技术,采用三维高精度建模与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开始了矿体精准定位预测和两翼及上下盘矿体延伸规律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和找矿命中率,向着年新增资源量100万吨以上的目标迈进。
“为了矿山生命的延续,探获更多的资源是我们地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毕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没有粮食,怎能生存?”话语朴实,但充满哲理……
“企业要发展,创新不止步,没有创新,只能是死路一条!”
善思、勤思、多思、常思是于清军的一大特点。2017年以来,结合红岭矿业实际,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厚大稳固矿体盘区充填采矿法、急倾斜复杂多金属厚大矿体预留护壁矿柱阶段凿岩嗣后充填采矿法、光面爆破+锚杆+穿带(金属网)全断面支护快速掘进技术和低固废排放绿色矿山建设及高效充填采矿技术,并利用机械化、大盘区、高分段、中深孔、高浓度充填技术,优化回采参数,提高采出矿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有效地利用了资源,解决了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2023年以来,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深部多金属矿体安全高效绿色协同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经费总投入预计6000万元;作为赤峰市第一家依托企业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着低品位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研发和实践,对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多金属综合价值作用,提高经济效益起到巨大作用。6年多来,取得了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和3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 15篇,荣获“全国黄金系统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挖潜能,搞技改,扩产提能,造福地方经济,是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
几年来,于清军扎根矿山一线,找问题,查方案,定措施,先后主持完成了红岭矿业采矿工艺转型、深部开拓接续工程、充填站建设和充填工艺改进、进风井和罐笼主副井改造、地表辅助斜坡道工程、红岭-玉峰矿区生产系统整合、采选5000吨/日改扩建工程可研方案等10余个大型项目论证、设计和施工组织。进入新的一年,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将红岭矿业原罐笼副井改为2号箕斗井,增加提升能力1800t/d,新增C116型鄂式破碎机和双层直线振动筛,改造后日处理矿石能力可提升1500吨,红岭矿业日综合处理能力可达到6000吨以上。同时,依托赤峰市低品位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重点实验室,开展低品位复杂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使得铁、锌、铜、铅、金、银、锡、镉、钼、钨等金属元素和石榴子石、萤石等非金属资源都得到回收利用,选矿过程“吃干榨净”。通过X光谱及物相分析,采用光电识别技术,开展低品位矿石预抛废技术应用,提高原矿的入选品位。
宏图高远,志在追求。在技术创新的征途上,“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永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红岭矿业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智能生产经营管控系统,使生产经营系统通过大数据决策平台,实现生产作业链集中管控;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井下凿岩台车、装药车、铲运机出渣、锚杆台车、智能通风、电机车运输等一体化无人驾驶连续操作,在生产管控中心集中远程操控,2024年在红岭矿业井下建成1至2个全机械化作业智能采场,实现无人采矿。”这是于清军和同事们立下的新的目标。
“担子很重,但信心满满!”一分耕耘定会有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