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栏>评论

央行与黄金的不解之缘

文章来源:中国黄金网撰写时间:2020-07-15作者:陈晓辉


 

 2017年至2020年4月全球央行购金数量(吨) 制图/孔钊

 

  基于黄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的出色表现,黄金作为央行储备资产的重要性愈发值得关注。各国央行为何如此重视增加黄金储备?黄金在央行的储备资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战略配置黄金资产?在国际金价在每盎司1800美元上下振荡之际,逢低买入仍将是增加黄金配置的最优策略。

 

 

  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趋势观察,全球各大央行正持续加码买进黄金以分散外汇储备资产种类。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央行的购金量大幅超出2017年和2018年的购买量;截至2020年4月,各国央行就购买了450吨黄金。从2017年1月到2020年4月,央行累计购买了约为2050吨的黄金。而目前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早在2010年各国央行就已经从黄金净卖家转变为净买家,且自那以后持续为年度净买入的状态。这或许表明,央行也逐渐对本国信用货币和货币垄断失去信心,正在为信用货币体系全面崩溃“制作备胎”。

 

  由于央行储备中的黄金配置比例仍然较低,而许多其他有吸引力的另类资产要么规模太小,要么国际化程度有限。相比黄金市场活跃度高并且流动性大,又不存在信用风险,这使得黄金成为央行在美元之外实现储备多样化极具吸引力的资产之一。

 

  黄金能够对冲尾部风险,这也提升了它作为多样化的储备组合中格外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吸引力。事实上,美联储的职责是对正在流通的货币进行管理。拿起一张1美元的纸币,可以在华盛顿总统的头像正上方看到一行字:“联邦储备票据”,美联储同时还控制利率,即货币的使用成本,也就是现在借了钱,将来要还多少。如果在金融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出现大幅增长,就可能预示货币将要贬值。一旦把货币供给与银行保险库中的黄金数量挂起钩来,那么类似的金本位制就又将回归金融体系。而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与黄金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且贯穿于整个国际金融史的每个阶段。

 

  控制货币供应的央行们可以通过决定何时放松或收紧信贷条件及调整数量,何时支持或反对某些类型的贷款,来间接地控制经济乃至国家的命脉。在艰难的环境中,央行若放松信贷条件,可以帮助银行或金融机构生存下来、渡过难关;但如果选择收紧信贷,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甚至是国家破产。由此可见,控制货币权力者的威力是相当惊人的。

 

  这种权力是以货币为基础的,于是央行控制着货币;但要确保这种权力,央行就还需要垄断货币创造。一旦投资者和机构被迫进入以美元等信用货币为基础的金融体系,那么控制信用货币就等同于控制了这些机构。当另一种形式的货币出来与美元等信用货币竞争时,信用货币的价值储存手段和价值交换媒介的功能就会被弱化,从而破坏央行的控制力。故在这种情况下,黄金显然是一种更好的货币形式,比信用货币更保值。因为黄金不受任何中央银行或个人的控制,虽然矿商控制黄金产量,但黄金的年产量仅占全球地上黄金总量的1.8%左右。因此,黄金的价值不取决于产量,而取决于19万吨的地上黄金总量。

 

  就说上世纪90年代,最为流行的交易方式就是套利交易,黄金套利交易尤为受宠。在交易的过程中,银行会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一段时间的黄金,再象征性地向其支付一笔使用费用。在移交了黄金的控制权之后,银行就立即将其以市场价出售,所得资金又被投放到另外一种升值前景好于黄金的金融资产。当然,这种交易的一个前提便是黄金价格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甚至还会有所下滑。在约定的借金时间即将到期前,银行会将所投资的资产出售,再将等量于其所借的黄金购回并予以归还。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黄金早已在牛市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上述所提到的黄金套利交易在2008年以后就不复存在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央行加入到黄金的净买当中是促使黄金市场达到牛市并不断延续的关键力量。在许多方面,其已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因素。也就是说,如果说央行在上世纪曾经希望压低金价的话,如今却是时过境迁,央行成为黄金最坚定“粉丝”。只是对于当前央行大肆购买黄金背后真正的原因,或许能够从上世纪的黄金套利故事中得到不一样的思路。这种行为是更多地出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考虑?还是央行本身对黄金需求的驱使?央行购买黄金的行为与量化宽松政策中购买债券的行为又有何异同?如果可以转变一下思维,央行是不是在配合银行做多黄金套利,即央行购买黄金也是出借给银行资金做多,那么黄金成为央行流动性调节工具便成为另一种可能。

  

56.9K